光8.jpg

William 的這篇心得, 除了陳述我們倆對談後的想法, 也分享了他這幾年 療癒過不少 情緒治療個案 的心得總整.

透過不同的視角看事情, 看生命, 看自己, 真的會讓自己的心變得更寬廣, 也會讓自己更自在體驗此生....... 

 

[ William ] 

 

這陣子腦子裡一直在統整 Opusone 大哥的訊息,這些訊息讓我把很多以前看過的觀念都統合起來。以下我節錄為翻譯的書寫的導讀,裡面除了我的療癒心得之外,也包含了這些統整後的想法。

 

另外我想說一下我對「懷疑」的想法。當聽到 Opusone 大哥說到懷疑的時候,我腦袋裡一直想到以前學微積分的時候常說到的「擾動」,這個擾動也是微分的起點。大致上的想法是如果要瞭解一個系統的狀態,就針對那個狀態的某一點(平衡點)加入一點極微小的變化,從而識別出系統的內容。也就是說這個「懷疑」(變化)根本是生命發展的原動力,也是亞當和夏娃吃的蘋果。這實在讓我震撼不已!以前看的《與神對話》都沒想到這點,如果用「懷疑」想法去看《與神對話》(不是去懷疑與神對話的內容喔,而是書中說的觀點就是 Opusone 大哥說的)那一下子就看懂書中的內容。而很多事情從這方面去思惟,我發現心情真的變得很寬廣,很平靜!

 


我這幾年療癒過許多不同個案,每個個案我都會和他們分享我的療癒心得。這心得就是:

 

「每個生命都是圓滿完美的。」

「放下批判自己與他人。」

「體認到生命的目的是體驗與創造。」

「要能觀照自己內心。」

 

當我這麼闡述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質疑,既然每個生命都是圓滿完美的,那為何還需要療癒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從「人」談起。這幾年的療癒經驗讓我對生命,對人有非常不同的看法。我喜歡用「手機」來比擬人。對我來說,每個人都像是一支手機。每支手機都是一個獨立運作的個體,其中有中央處理器、記憶體、儲存空間、聲音的輸出輸入介面、相機、螢幕,以及網路等等設備。手機也可以同時運行多個不同的應用程式,有的在前景執行,也就是你在螢幕上看到的部分。有的應用程式在背景執行,這部分的應用程式你看不見,但是它們卻在背後默默處理許多事。

 

手機中的中央處理器與記憶體就相當於大腦,儲存空間可理解成長期記憶與潛意識內的所有資訊。聲音的輸出入介面則等同於聲帶與耳朵。相機是眼睛,而螢幕與網路則是對外的表現與連結。

 

手機上所執行的許多應用程式相當於你人生所扮演的多重角色,你可能同時扮演子女、父母、配偶、長輩、晚輩、員工、同事、主管、朋友、學生、老師等等角色。每個角色都能帶給你不同的體驗。這些應用程式也可理解成你目前所面臨的各種人生挑戰,它可能是學業或事業、可能是感情或親情、可能是身體或心理健康。每個挑戰都像是不同的遊戲應用程式,你必須透過經營、過關、升級來經歷種種情境。而在手機背景執行的應用程式呢?就相當於你潛意識中的信念。它們無聲無息的執行著,雖然看不見但卻能對你造成最深遠的影響。

 

當你開始使用新的手機時,你會為它俐落的執行速度感到滿意。但是隨著使用時間越久,安裝的應用程式越來越多,你逐漸發現它已經不如當初那樣俐落有效率,甚至覺得許多功能開始變得不正常,變得不好用了。你開始納悶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些怪異的現象呢?為什麼這麼慢、這麼延遲?甚至覺得該換一支新的手機的時候到了。

 

其實這和我們人是一樣的。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從與外界的互動中建立起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與信念。就算在相同的環境著中,不同的人也會建立起不同的認知與信念。進而基於這些認知與信念繼續和外界互動,週而復始直至生命盡頭。而受困情緒就像在我們潛意識中執行的應用程式一樣,雖然看不見但影響深遠。當你的潛意識中有越多受困情緒造成的信念時,你就會像變慢的手機一樣,無法發揮生命該有的潛能,甚至掉入難以挽回的惡性循環中。

 

除去了這些受困情緒後,每個人就如剛出廠的手機一樣完美。因為任何你認為自己的問題或是別人的問題都是經過意識與潛意識的演繹之後所表現出的結果。這也像是鏡面上所映出的影像一般,無論這影像是什麼,都不影響鏡子本身的莊嚴完美。而不論你認為自己或別人的生命是什麼,也都不影響任何一個生命本質上的莊嚴完美。這就是為什麼我闡述「每個生命都是圓滿完美的。」

 

在這樣的認知之下,你會明白「批判自己或他人」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幾乎所有你認為的問題都肇因於那些受困情緒,肇因於潛意識中那些「尚不為你所觀照的信念」。在無法「觀照」內心之下,你扮演的是那無意識的執行者。你無意識的讓那些不再適合你的信念繼續在你腦中執行,進而產生你不想要的結果。這結果可能是遇到類似情景就觸發了暴怒、拖延的行為、某些深植的恐懼、上癮性行為、不斷吸引到讓自己感情受傷的人、抑鬱、焦慮等等。你也會因為這些無意識的結果批判自己,認為自己為什麼無法像別人一樣過活,是不是自己低人一等,或是命運為何這樣捉弄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卡爾·榮格說:「在你的意識能觀照到你的潛意識前,它會主導你的人生,而且你會說這是命運 。」

 

「批判自己或他人」也是非常耗損精力與能量的,它還能引發無用感、內疚、羞恥等情緒。其中羞恥是最沒有生命力、最接近死亡的情緒,這也是為什麼我一再強調要放下批判自己與他人。每個個案在接受我的療癒過程中,看到一個接一個的受困情緒被找出並釋放,大家幾乎都會不好意思的問,是不是他的受困情緒特別多?我要在此鄭重地回答:「當然不是」!每個人的受困情緒不比別人多,也不比別人少。每個人都恰如其分的擁有他們該擁有的受困情緒。

 

因此,請明瞭所謂的問題,其實是肇因於在潛意識中執行的程式,至於它們為什麼會在那裡,我們不需要去探究。因為你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成長過程與環境等等。重要的是我們要停止批判自己,並將這精力放在使用「情緒療癒法則」幫助我們找出並且釋放問題的根本原因。我們要像掃毒程式一般的卸除潛意識中不需要的應用程式,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心的。

 

你或許會想,為什麼人生就必須遭逢這一切呢?而這也是生命最大的秘密,這秘密就是「體驗」。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恢宏廣大,你不只是一副血肉之軀,你的人生並非百年之後一切歸於塵土而終結。你那恢宏廣大的存有,或是你稱祂為靈魂,需要透過你來體驗自己,透過你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所經歷的不同場景來體驗。因此透過「體認到生命的目的是體驗與創造」的角度來面對你的人生,能讓你更中立、更平等的看待所有的事件。無論你認為的事件是祝福或詛咒、是好或壞、是順境或逆境、是悲劇或災難,它們無非是體驗而已。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體驗創造,進而有意識的創造體驗。這樣的認知能讓你以觀察者的角度看待自己與他人的人生,看待每個事件。因此你能得到內心的平靜,並且更加放下批判自己與他人。

 

以觀察者的角度面對人生並不是消極的將一切視為空無、毫無意義。相反的,就是因為身為觀察者所以更應該「真知灼見的洞悉人生」。簡單來說我們洞悉世界的方式分為內在與外在。我們透過眼睛洞悉外在世界,透過眼睛裡的虹膜感應光譜中的紅、橙、黃、綠、藍、靛、紫來看見這世界。我們不會希望只透過紅、橙、黃色或是只透過藍、靛、紫色來看世界。必須透過「全光譜」,甚至是超越紅色與紫色的紅外線與紅外線才有辦法看清楚這世界。

 

我們看見內在世界的方式則是透過感受與情緒。然而這弔詭之處是我們傾向於接受所謂正面情緒與感受,排斥或壓抑所謂負面情緒。其結果就像我們只透過紅、橙、黃色或是只透過藍、靛、紫色來看世界。我們是無法透過這種方式得到人生的真知灼見。我們必須學習將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情緒一律平等看待,就像光線中的七種顏色一樣,一視同仁。如此才能讓我們全方位的看見,而因看清才能讓我們全然的體驗。

 

我們也必須明白「當下」的價值。「當下」不是悔恨過去,不是掛念未來,除此之外,就是「當下」。身處當下能讓我們成為全然的觀察者,能讓我們完整的與情緒和感受同在。這時我們才能百分之百透過情緒與感受的「全光譜」來感知與體驗這一切,而生命的目的也得到圓滿,甚至我們的業力也因此得到平衡。

 

而這一切道途的起點是「要能觀照自己內心」,這也是停止像自動導航般的在潛意識中無意識的執行那些因受困情緒所產生的信念的開始。你會漸漸體察原來自己才是一切的關鍵,你會發現自己才是最需要關注的焦點。「箴言4:23:觀照你的心勝於一切,因為心是你人生的泉源」。這「心」說的也是你的潛意識。

 

透過觀照自己,你得以發現看不見的自己,這看不見的自己可能讓你非常吃驚。在療癒中我屢屢看到個案的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的背離。例如:

 

一位健康不佳的高階主管經常抱病工作。原因是他的潛意識裡認定自己是工作認真的人。如何才能顯示自己工作認真?就是生病了還繼續工作。因此他大病沒有,小病不斷。如果生大病讓他不能工作就不是工作認真的人了。但是為何會有這種信念呢?因為個案從小父母對他課業要求很高,即便他已經很努力了還是無法完全滿足父母的期待。因此在潛意識中種下了我要證明自己已經夠努力了。如何證明了?就是抱病工作,他的潛意識認為我都生病了還在工作,你還能要求我什麼呢?因此如果不找到並且釋放這樣的信念,他經常性的過敏、感冒,發燒症狀是無法根治的。

 

以下這個例子也說明了潛意識如何用難以想像的方式來影響我們。這位個案是女性,從事業務工作。因從事業務工作必須在外拋頭露面,這對觀念保守的夫家老一輩來說是比較不能接受的。且個案本身自命虔誠佛教徒,自認道德感很高。她潛意識中的神燈巨人如何平衡這一切呢?就是讓她變胖、變醜、讓她身上有異味讓人難以接近。用這種方式讓男人不接近她,以不讓長輩說閒話,及滿足自己的道德潔癖。問題是這樣業績有可能會好嗎?[註]

 

《秘密》(Secret)這本書流行了好多年,「心想事成」、「顯化」、「豐盛」、「財務自由」、「整個宇宙都會幫你」這樣的概念好像成了顯學,似乎花點錢上課之後這些事情就會發生。我有許多個案也從這個角度尋求我的幫助,我都會引導他們探索潛意識中的幾個問題:

 

「我接納我自己嗎?」

「我愛我自己嗎?」

「我原諒我自己嗎?」

「我值得擁有比現在更多的金錢嗎?」。

 

對大部分想要豐盛的人來說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而我直白的說,對多數人來說如果你潛意識中這些答案是否定的,豐盛和顯化基本上和你不會有太大的關係。要明白所謂的「整個宇宙都會幫你」中的宇宙不是別的宇宙,不是外在的宇宙,這宇宙說的就是你自己的內在,你的內心才是一切關鍵的所在。

 

憂鬱症、躁鬱症、血清素不足等其他精神官能症個案我也遇過不少。除了和之前所說的「批判自己或他人」有很大的關係之外,還有另一個耐人尋味的成因,這成因和當事人在三、四、五歲的成長有很大個關係。我在這類個案身上發現非常多的受困情緒是在三、四、五歲時形成的,個數及比例之高讓我感到非常吃驚。而且特別和被拋棄感(abandonment)有關。

 

我從自己養育這個年紀的小孩上發現問題所在。這問題出在「大人不會將三、四、五歲的小孩『當人看』」。這年紀的小孩開始發展「我」的概念,開始界定自己和他人,而這個年紀的小孩也是最令大人苦惱的年紀。在失去耐心的情況下,父母(包含我自己)常常用高壓式的命令威脅恐嚇,或透過打罵逼小孩就範。再者是完全不考慮小孩的感受,認為他們還不懂、沒關係、反正長大之後也不會記得,而實際上是這些事件全部記錄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這年紀的小孩在理智部分也不夠成熟到可以轉化這些強烈的感受,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在成年之後常常以憂鬱、躁症等精神官能症的方式爆發出來。而當事人基本上是無法聯想到這些成因的,因此常常會覺得莫名其妙,甚至懷疑和因果業力或是外靈干擾有關,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

 

也許你會覺得「觀照自己內心」這個概念太過模糊,不知道該怎麼執行。我這裡提供大家一個簡單而且犀利的切入點。「就是去想想現在困擾著你的問題,是不是在某方面提供你某些好處?」就以上的例子,生病對高階主管來說滿足了證明自己是認真工作的人,在觀照到這個狀況之前,問題很難被撼動。在女性業務的案例中,肥胖也間接提供某些好著,它滿足了當事人的家庭關係與道德感。因此在這個好處被觀照出來前,怎麼減肥成效都不會好。的確某些問題是會造成一些好處的,例如生病可以讓自己關注與關懷,也可以讓自己休息片刻。一旦當事人開始倚賴這其中的好處,那問題就容易變得根深蒂固、難以排除,而當事人也因此難以被療癒而深受其害。

 

這樣的「好處」概念也可延伸到許多層面。像是被害者自認自己需要獲得補償而下意識的產生某些問題來讓傷害者彌補,這常發生在夫妻關係中。或是因不明原因罹患某些心理或生理疾病的朋友,由於成因不明導致他們認為是自己在某些未知層面有所缺失(最典型的是認為前世造業),進而堅持執行某些較為自虐性的宗教行為來達到彌補這未知的過錯。另外某些無法善待周遭人事物的行為是源自於自認自己未受到公平對待,因此產生自己有權去追討自己所受不公的想法。這樣的層面非常廣泛,在此僅舉幾個例子讓大家有個概念,如何從「所提供的好處」下手觀照自己的心。

 

另一個「觀照自己內心」的切入點是從了解「所有的攻擊都是一種呼救」開始[3]。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但由於涉及層面太過廣泛,無法以三言兩語在導讀中解釋清楚,在此僅以療癒經驗中經常碰到的個案稍作說明。這樣的攻擊是將注意力放在批判或是否定某些事情,以達到下列這些目的:一、將注意力轉移到這些事物上以模糊焦點來閃避自己該面對的問題。二、透過批判或否定來掩飾內心的羨慕與嫉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us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