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15.jpg

 

【找到自己】

 

經過上師的引導與自己反覆用心地體驗, 我發現外在的我與內在自我之間的那一層薄紗逐漸拉開, 而我同時也發現過去這幾個月來的體驗, 上師引導我從自己【身】【心】【靈】的每個切角進入, 但目的都是讓我看清楚自己與認識自己.

 

          主要是透過【身】與【靈】來體驗, 包括認識自己的身體感知, 【覺察】和【體驗】靈性內在的感受.

         主要是透過【心】與【靈】來體驗, 經由與內在靈性的溝通和對話, 【體驗和感受】自己過去與現在的心境, 並了解自己ㄧ些心念產生的原因.

         主要是透過【心】與【身】來體驗, 【覺察】認識那些我刻意迴避不願面對的自己, 【誠實面對】後深刻去【體驗】自己所有的情緒和感受.

         主要是透過【靈】與【心】來體驗, 更深入地去覺察自己, 並與內在對話了解平常沒看到的自己, 並體驗【選擇】和【放下】所帶來的力量.

 

- 【尋找每個自己的5步驟】:

當時間軸拉開, 回顧這一連串【身】è【心】è【靈】所有的體驗時, 將自己轉換成為觀察者, 就會清楚知道為什麼需要這個過程. 而我反覆確實執行的這個過程, 透過自己的觀察, 簡單來說就是底下這五步驟 :

 

【覺察】起心動念

==>【誠實】面對自己

==>【全然】體驗與感受

==> 選擇

==> 放下

 

【覺察起心動念】是平日就能夠進行的訓練, 無論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 譬如與人對話溝通時, 看到一幅畫時, 嚐到食物時, 生氣時, 難過時, 甚至上廁所時, 都可以隨時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過去以來, 面對負面情緒升起時所產生的念頭, 我很容易刻意不在意或是直接進入情緒漩渦中而無法看清楚, 有時也會抗拒它或假裝沒有它. 但當決定向內找回自己之後, 我開始不再阻止念頭的產生, 不去評斷也不預期那個念頭會如何, 取而代之的是去覺察和仔細地觀察它, 才突然發現這是個有趣的過程】其實每一次起心動念的覺察都會是個令人興奮的冒險, 因為它提供了機會讓我們練習觀察, 因此不需要評斷這個機會, 也不需要預期自己的這個選擇, 因為這個過程就是向內看自己的一個探索之旅.

 

誠實面對自己】是一個不容易的修行過程, 特別是在【誠實】這部分.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201512月的一天, 在回顧檢視自己靈性的修行與靜坐狀況, 疑惑為什麼經常還是有一些干擾自己的念頭上升, 譬如懷疑這懷疑那, 擔心這又怕那, 這個好那個差, 或是渴望在修行中能得到更多, 進步更快突然浮起了一個念頭 要誠實面對自己, 才驚覺我雖然都有【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 但有些念頭我却沒有【誠實面對】, 所以總是在念頭的表相上打轉. 因此, 我決定針對自己當下的貪, , , , , 進行自我檢討並【誠實】面對. 回顧當時, 在【貪】念上, 我看到自己想要更多的靈性能力, 想要進步更快, 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肯定, 想要更多錢去滿足物質需求. 但其實這些念頭裡潛藏著信心和耐心的課題, 而非單純只是一個貪念而已, 也必須在了解後誠實看待每個伴隨而來的課題. 譬如, 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肯定, 是來自於我對自己的信心不足, 而想透過別人的肯定來安心自己. 所以不是只看有到【貪】就好, 也要誠實看待這背後的信心不足. 而在【瞋】念上, 我必須誠實面對自己有一個習慣【評斷】的課題, 例如對一些人事物【不耐煩】而容易感到生氣, 而這不耐煩的背後正是一種評斷. 【癡】呢我發現除了執著, 也同時存在著一些屬於耐心和評斷的問題, 因為執著而沒有耐心, 也因為評斷而讓自己更容易執著. 但是否在靈性提升, 我也有【癡】呢? 我的確需要隨時覺察自己並誠實面對. 【慢】心的背後常常是信心扭曲的問題, 也伴隨著評斷的課題. 譬如因過度自信而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肯定, 以為自己進步很多就看不起落後的人, 甚至覺得其他人比較差的這個評斷, 自認為自己因為比較好而想去影響其他人. 至於【疑】念, 也是存在著不少屬於信心, 比較和評斷的課題, 像是懷疑自己的能力和想法, 有時會懷疑自己周遭的人事物, 也會懷疑一些莫須有的比較性問題, 而讓自己掉入懷疑的能量漩渦中. (但這些都是過程, 當自己的心越放開, 就越能看清楚每一件事背後的最高意義)

 

其實, 把自己的每一個問題攤出來再次誠實面對, 才能更深入了解原來仍有不少【課題】需要去努力, 而我當時的這些問題歸納起來, 就會看到一些和修行有關的課題, 包括【信心】【執著】【耐心】【評斷】. 所以【面對自己】還不夠, 要【誠實面對自己】, 才不會在覺察起心動念時, 只流於表象的面對, 而沒有真正深入了解真相. 當體悟了【誠實面對自己】之後, 因為無須再假裝而卸下武裝, 發現自己【輕】了很多, 不但沒有一點沮喪, 反而有更大的【勇氣】, 讓自己【積極】却不著急, 而且充滿了【感恩】並【自在】地往前走.

 

全然體驗與感受的重點在【全然】. 當我們覺察了起心動念和誠實面對自己後, 接下來的體驗如果只是感受一半或是無法再面對而逃離感受, 又或者是假裝自己都感受過了, 很容易就會發現為什麼問題仍在, 而無法真正釋放那些負面的能量. 全然體驗與感受的另一個目的, 就是【接受】. 換一個角度來說, 為什麼在反反覆覆體驗像輪迴一般的負面情緒與感受後, 有一天突然會結束這體驗呢? 其實是因為接受了, 抗拒與想逃離的能量就會自然消失, 因為少了那種反彈和壓迫的加成力, 反而會讓自己感到輕鬆地釋放原來的負面能量. 一旦能夠【接受】那就是自己的一部分時, 也完全體驗了感受, 【選擇】權就回到手中了, 可以選擇【再體驗】或是【放下】.

 

如果我選擇再【體驗】, 就會再一次【誠實面對】這個念頭或這個情緒, 然後【誠實面對】帶來的感受, 徹底體驗後, 就會清楚看到自己在這體驗中想【創造的實相】是什麼, 並且能再次選擇是否還要體驗, 或從【不同視角】去體驗這念頭/情緒的【不同面相】. 如果我選擇放下, 當下就將這念頭或情緒【輕輕放開】. 刻意放開, 會感受執著】自己的【不執著】, 反而更在意. 輕輕放開, 會感受自在的優雅, 淡然卻喜悅啊. 如果只是很表面地看自己, 或認為自己已經覺察, 已經面對, 已經選擇, 通常那只是【假裝】自己已經體驗, 那麼內在自我會再次引導自己去體驗, 也可能用更深刻更強烈的感受讓自己體驗更透徹. 其實, 從更高的視角來看, 這也沒什麼不好, 不也是個體驗嗎?

 

【自在】與【簡單】的念頭, 會讓你的體驗更舒適 !

【執著】與【複雜】的念頭, 會讓你體驗的更透澈 !

 

- 【找回自己的一剎那】:

透過上述的5個步驟, 讓我看到自己每一個起心動念, 情緒, 感受, 進而發現了一個個不同面向的自己, 在全然體驗每一個我】之後, 就會看到全部的我】. 當我擁抱了全部的自己時, 彷彿清晰地看到一個面著笑容的我】, 雙手環抱著, 充滿自在與喜悅看著我. 突然之間, 大腦裡原本存在的凡塵俗事都自動放下了, 感覺腦袋空空的, 但心境卻是無比的喜悅. 一種似有似無, 輕鬆自在, 沒有任何負擔的感覺, 整個人好像融入了世間萬物的背景中. 沒有存在好與不好 或 要與不要的感覺, 只覺得自己是如此的豐足. 就在這一剎那, 我深刻清楚地感受到我是【自在】的, 【豐盛】的, 【富足】和【喜悅】的, 什麼都不需要求】, 因為都已擁有】. 明白自己為什麼而來, 為什麼而去, 而一切來去就是如此地自然, 無須刻意.

 

原來, 我】是那麼地自在】啊……

 

- 【一個不可思議的體驗】:

找回自己後, 經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體驗, 真的是不可思議, 但是卻意義深遠. 2016314日到17日 這四天, 非常湊巧地, 所有工作告一段落, 幾乎所有生活上需要處理的事都自動排開, 好像特別安排了這四天給我. 這四天, 我每天靜坐兩次, 但靜坐的過程, 完全跟過去的模式不同, 反而像是訓練課程. 我幾乎每天都在靜坐那段時間自動地講次元語言, 並和自己的內在直接對話. 我的意識非常清楚, 也仔細地觀察我每個動作和留意對話的內容. 我清楚地體驗到內在的我】和外在的我】同時存在的感受, 好像是個別的, 但又是完整一體的感覺. 我知道那就是我】, 因為我可以完全感受到祂的自在和一股安定的力量.

 

 那幾天, 和上師們溝通是透過次元語, 但每天所說的次元語不太一樣, 有的音調很像日文, 有的彈舌音又像德文, 似乎是因為談話的對象不同, 所以用了不同的次元語溝通. 但不論是用什麼次元語對談, 每個談話的過程都非常輕鬆, 好像話家常一般. 除了次元語, 也會自動結不少手印, 上師告訴我當時結的這些手印, 用是來調整能量讓自己靜心, 還有和其他上師們打招呼. 另外一個非常神奇的體驗是【唸經】我本身並沒有看經書的習慣, 不管是佛教的經書或是天主教基督教的聖經, 我都只是翻過而已. 我記得那幾天在體驗唸經的時候, 左手會自然伸起, 彷彿手中拿著一本經書, 右手食指翻頁, 然後唸出像是梵文, 又像次元語的語言. 說真的, 我聽不懂在唸什麼, 但在唸的過程中, 很輕鬆自在, 語調和速度也會自動調整, 並且可以感受到能量的流動與內心平靜的感覺. 而且在每唸完一部經書之後, 就會雙手重疊輕放在心口上, 似乎將這本經書存放到心中一般, 同時也是清楚地告訴我【本自俱足】, 真的蠻奇妙的.

 

結束這4天的集訓】後, 我請教了上師為什麼會有這段體驗的安排, 上師告訴我這只是喚起我靈性的記憶】, 並告訴我本自俱足】的各種能力, 不需要執著在追尋已擁有的這些能力上, 而是學習創造, 自在體驗這一生, 自在地當人, 並感受眾生的感受, 體驗眾生的體驗.

 

 

- 【找回自己後】:

找回自己後, 發現自己走的這條靈性之路, 怎麼突然覺得距離變短了, 而且似乎時間也縮短了, 原來修行是可以這麼自在與簡單. 也發現過去那些沉重的感受消失了, 對於生命的生與死也看淡了, 生和死就只是旅途的開始和結束回家的感覺.

 

找回自己後, 日子好過了, 生活容易了, 修行簡單了, 生命也自在了. 體驗自己【身】【心】【靈】的合一, 而當我看著自己時, 原來【我】是那麼地自在, 喜悅, 快樂, 還有調皮. 於是深刻的體悟了我們一次一次地來這世間的目的, 就是【體驗】. 也懂了一件事, 原來有一門必修的課, 就是【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 才會看清自己的本質, 才能了解萬物的本質, 也才能體悟生命的本質….(待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找到自己 找回自己
    全站熱搜

    Opus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